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3D打印技术最初兴起于欧美国家,近年来国内在该领域展现出强劲的追赶势头。相较于传统的精密加工技术,3D打印技术具备诸多独特优势。其能够实现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客户对于产品形状、结构等方面的特殊需求,这在医疗领域为患者定制专属的植入物时尤为重要。在轻量化设
3D打印技术最初兴起于欧美国家,近年来国内在该领域展现出强劲的追赶势头。相较于传统的精密加工技术,3D打印技术具备诸多独特优势。其能够实现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客户对于产品形状、结构等方面的特殊需求,这在医疗领域为患者定制专属的植入物时尤为重要。在轻量化设计方面,3D打印可通过优化产品内部结构,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轻重量,对于航空航天、汽车等对重量敏感的行业意义重大。复杂结构的制造也是3D打印的强项,传统加工技术在面对内部具有复杂镂空、多曲面等结构时往往束手无策,而3D打印却能轻松应对,且生产耗时短,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周期。
当前,主流的3D打印技术依据材料可划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别。不同材料凭借其各自特性与适配的加工工艺,在多个领域得以广泛应用。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树脂等,常用于制作模型、装饰品、小型电子产品外壳等。而金属材料由于具备高强度、高韧性等特点,在对材料性能要求极高的领域大显身手。未来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将迎来更为广泛的普及。其高附加值以及出色的强度韧性,使其与航空航天、汽车等市场规模庞大的下游领域高度适配。在航空航天领域,金属3D打印可制造出复杂的发动机零部件,提升发动机性能;在汽车行业,能用于生产轻量化的汽车零部件,降低能耗,提高车辆性能。
历经十数年的发展,3D打印行业已构建起完整且发展逻辑清晰的产业链。产业链上游主要涉及原材料的供应,包括各种金属粉末、非金属材料以及核心软硬件等,这些是3D打印的基础。中游则是3D打印设备的制造以及相关服务的提供,设备的性能、精度等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下游广泛涵盖了航空航天、医疗保健、汽车、消费电子等多个应用领域,这些领域的需求又反过来推动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进步。
近十年来,3D打印行业规模呈现出稳定扩张的态势。全球增材制造产值(产品和服务)从2015年的51.65亿美元稳步增长至2023年的约200亿美元。在2015-2023年期间,3D打印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18.46%。随着越来越多新参与者涌入该行业,市场活力被进一步激发,有力地推动了相关技术工艺的升级。可以预见,未来在技术研发、材料创新以及服务优化等方面具备优势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引领行业发展。
材料在3D打印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直接关乎产品的质量、性能以及价格。3D打印所需的材料包括原材料以及核心软硬件,如部分金属粉末、振镜、激光器等。然而,目前在这些核心材料方面,国内仍在较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这不仅导致采购成本居高不下,而且进口限制以及价格的频繁波动,会直接冲击中游厂商的生产能力和盈利水平。例如,当国际形势变化导致金属粉末供应受阻或价格大幅上涨时,中游3D打印设备制造商可能面临生产停滞或成本大幅增加的困境,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目前全球主要3D打印服务可以根据业务内容分为:原型设计服务提供商、3D打印批量生产厂商、3D打印硬件服务商、3D打印服务网络提供商等。从市场格局来看,全球3D打印服务市场较为成熟与多元,2023年独立提供3D打印服务的提供商收入占比为73.4%(即不包括综合服务商,综合服务商为包含2个以上业务的厂商)。从竞争格局来看,2021年全球3D打印服务收入前三的企业分别是美国的Stratasys、比利时的Materialise、美国的Quickparts等,其中Stratasys的服务收入达到1.89亿美元。
不过,从国内市场的积极布局来看,已有众多企业投身于3D打印粉材、激光器等的研发与生产。像铂力特专注于金属材料领域,中航迈特在金属材料方面也颇有建树,锐科激光则在激光器研发生产上表现突出。这些企业的努力,为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带来了希望。随着国内企业技术的不断突破,未来有望实现核心材料的国产化替代,降低行业成本,增强国内3D打印产业的自主性和竞争力。
目前,3D打印技术已在医疗、汽车、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应用成果。在2023年,全球3D打印应用领域中,汽车占比达14.4%,消费品占比14%,医疗/牙科占比13.7%。在医疗领域,3D打印可用于制造个性化的医疗器械、植入物等,提高治疗效果;在汽车行业,能够生产定制化零部件,优化汽车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3D打印在折叠屏铰链上的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例如荣耀MagicV2、MagicVs3以及OPPOFindN5等折叠屏手机采用了3D打印技术制造铰链,这标志着金属增材制造技术正式成为高端消费电子核心组件的关键技术路径,也意味着消费电子制造迈入了“精密增材时代”。随着折叠屏手机市场的持续渗透,以及苹果等行业巨头逐步加深3D打印在其产品中的应用,3D打印行业有望迎来加速发展的新局面。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成本的降低,3D打印在下游各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