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旗下1688平台举办“厂二代接班潮”论坛,多位90后厂二代分享逆袭和破圈故事。
2.黄湘渝,一位95后厂二代,通过1688平台成功转型,将高客单价女装销售一空。
3.项国伟,另一位厂二代,从传统包装企业开始,引入1688平台,实现小批量定制和线.
旗下源头厂货直供直销平台1688举办的“厂二代接班潮”论坛在北京拉开帷。从斯坦福高材生到蝴蝶酥工厂当家人,用AI指导生产和布局;独生女辞去互联网大厂工作担起自己服装厂,用半年时间扭亏为盈;从小批量定制开始,转变家族印刷企业的命运……几位90后厂二代娓娓道来的逆袭和破圈故事,让我们从一个独特角度,看到了中国制造产业带工厂破圈重塑、强势上行的信心和底气。
黄渝湘:我没有特别明确的三把火,因为当时1998年出生的厂二代黄渝湘接手家里的公司的时候,公司有些变故,高管们基本都离职了,工厂现金流也没有,只有几百万库存的衣服。“那时候手上也没有别的方法,因为是非常传统的服装工厂,所以当时为了尽快把衣服卖掉,变现库存和现金流,直接采用马上转型做线上零售,把羊绒大衣和混纺的大衣全部进行直播,或者电商消化掉变成现金。”瘦瘦小小的黄湘渝说话的声音很稳,跟她的年龄完全不符。在一开始这样做之后,她用了两年,把企业的销售从B端慢慢转移到C端。她坦言自己在摸索的时候,跟父亲有很大的不同——从传统的服装工厂,变成现代化转型的互联网+的服装工厂。
做采销经理三年,去Shopee东南亚跨境电商做了一年服装的采销经理,所以对互联网秉承京东对她的教育,还有Shopee对外贸市场的感知,所以回来接手的时候,很快把电商知识迅速运用到传统工厂身上。
说起转型的艰难,黄渝湘却说,难也不是很难,那个时候她大概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就把抖音账号做起来,就把几百万的库存卖掉变现,之后就快速投入到新的试验阶段,马上复制了另外几个账号,第二年开始做视频号和小红书,2024年开始做亚马逊和TikTok。“所以就是当你有一个成功的案例之后,快速复制别人就会很简单,因为方法论核心是稳定的。”黄湘渝这样总结道:“方法论不断复制,裂变就会是成功的,但前期是要有一帮人帮你做,本人也是参与其中,且懂这个事情才能做,如果不懂就不行。”
加入1688也是一个偶然的机遇。因为1688有一个小二,连续三年一直想她爸爸入驻1688平台,因为爸爸当时没有人手做这件事,也没有人懂电商,直到前两年她回来的时候,就把小二叫过来继续聊。”小二用他的大数据说服我,为什么1688上面必须入驻。”黄湘渝指了指自己身上的大衣:“你看我身上这件衣服,市场的零售价要到四五万元(纯零售价),但出厂价只有两三千的价格,但是大家可能对1688的认知只有9.9元、29.9元、39.9元,觉得一件衣服可能就是这个批发价七八十块钱,但其实不是。”于是,小二说服了她,1688的赛道和平台上面,没有人卖高客单女装,自己做了就是唯一,就是没有竞争对手。之后,她赶紧招了运营,开始做1688,第一年做得非常好,做了一千万,去年开了第二个,开始卖纯绒的毛衣。“所以当我们用批发价的市场走入1688零售市场的时候广受欢迎,这也是为什么消费越来越喜欢走入工厂,买真正大牌平替、源头工厂的东西,因为性价比真的非常高,所以我们在一入驻市场的时候,快速占领了这个市场,并且把高客单的女装带起来了,而且也做得很好。”黄湘渝非常自豪。事业走上正轨,但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问题横亘在父女之间。“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赶紧嫁人、结婚、生子,在座各位肯定也是一样的。”黄湘渝无奈地笑了笑:“大家也知道身为年轻的女老板,要站在大家的面前,实际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父母是希望尽快结婚生子,但是通过这两年的实践和努力,我也慢慢用实力和业绩向他们说话,就算现在不结婚生子,也可以好好带领公司走到更前面的位置。”黄湘渝说,在不断博弈的过程,她用事实告诉父母——女生也可以很好地接管企业,不要老是催婚、催育,对她来说压力很大。“相信未来五年之内,父母还会继续对我进行生活上的“打压”,但是在事业上已经达成共鸣,只是对于女老板、厂二代和父亲创一代来说,我们之间这个问题是很明显的矛盾。”黄湘渝笑了起来。
财经作家吴晓波的2024跨年演讲上走红的浙江万乐包装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项国伟,就是典型的厂二代代表。跟黄湘渝一样,1995年出生的项国伟接手家族企业之后也没有所谓的三把火。1995年出生的项国伟,成年后最大的愿望是逃离家族产业,“闻了20多年的油墨味,真的是够了”。他曾进入互联网大厂工作,但家族企业的发展需求让他不得不回归。
“我们是包装行业,大家众所周知,包装行业在中国是非常传统的行业,起订价很高,客单价也比较高,制作周期长,所以会导致很多客户有些个性化的需求没有办法满足。”接手工厂之后,项国伟上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做小批量定制。为什么要做小批量定制?项国伟认为,因为现在的时代不一样,现在很多客户的需求都是两三个,并不一定要很多库存,我们要帮助客户消耗他们的库存,所以现在是一个人可以做、两个人也可以做,但做这件事的前提是需要设备的支撑,设备的支撑又需要资金的支撑,这是他在工厂做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他做了1688。“我对1688的接触度很高,因为以前在阿里的口碑外卖从事过,虽然这个平台不在了,但我知道1688这个平台是做什么事情,所以不是1688找的我,而是我找的1688。”项国伟说,所以在2022年进来之后马上做线一定是做生意,但从他的角度来看,1688是获客的平台,不能把它当做纯做生意的平台,而要当作是资金积累,以及客户的平台。
在引进新的设备生产小单之后,项国伟说,自己经历了种种磨难。“半年的时间反工大概反了50万,做出来不好的要给客户反,因为我们面临很多的挑战,工艺很多,每个环节对专业人员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工厂都是传统的人员,让他们一下子到那里不适应,因为现在很多都是50订、100订、200订,跟以前一万个、两万个、一百万个不一样,所以对技术人员有很大的挑战空间,包括我们自己,其实有段时间做得很痛苦。”项国伟一口气说下来:“我们每天脑子里收到的都是客户的投诉,所以那个时候反单特别多,现在是稳定了,我们基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尝试,现在已经走上正轨,包括现在也合作像上好佳这样的企业,他们也是通过小批量定制,跟我们先谈初期的合作,以及到现在的大批量。”
对于这段经历,项国伟总结道:“作为传统的厂商,要把小批量当作是赠与给客户的特殊服务,让客户更快在市场上可以适应这个节奏。”
对于厂二代跟父辈的冲突,项国伟觉得都是正常现象,也是不正常现象。“正常现象是父与子,不正常现象是我在公司大部分时间,跟父亲两个人处成同事的关系,可能在公司聊得最多的是关于业务方面,但到家之后是没有任何沟通,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跟我一样。”项国伟笑言,刚进工厂的时候,三天一小吵,一个星期一大吵,那个时候我会很苦恼,因为温州那一辈的老企业家,对自己子女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不是某一个领域做得特别好就可以,在他的眼里是所有都要A+,但总会有一项是让他们不满意的东西,那时候矛盾点就来了。
“比如我去做阿里,万一做不出业绩,但是客户渠道变多了,他会觉得你没有做好。换个角度再做其他的时候,他的角度只看结果,但是结果到底是什么样的标准,它不是我的标准。”项国伟说,很多结果后面是通过争吵出来的,但最后的结果也是自己做出来的结果,所以渝父母之间的冲突确实很大,但到现在来说已经越来越小,因为自己已经有能力让结果变得越来越好。“自己觉得肯定是要超过他的,所以我能够把公司带到新的高度,所以两个人的理念会不断结合,因为我会用自己的结果影响大,不会跟他争对与错,只能说要把自己做得更好,从而影响他就好。”项国伟非常满意。
董凡铭也是90后,他是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也曾在美国硅谷担任程序员拿着高薪过着悠闲的白领生活。但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切,选择回国接班,目前他已经是上海新麦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实际掌舵者。“现在回忆起来,当时刚接班的时候,还是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当时正好是有大的客户选择不与我们合作,因为他们自己内部结构的原因,这个大客户占当时销售额的60%,对当时来说挑战非常大。”董凡铭说,没想到接班之后遇到的就是这么一个难题。
“我当时接班之后就在找,到底该怎么做把企业做好,前半年的时间一直在纠结,工厂太慢了。”董凡铭说,当时自己是做软件的,觉得每天都可以发一个新的版本,为什么每一个产品要做一个月、两个月的时间,所以在盯各个细节、各个人,希望把这个产品做得更快,但后来发现这条路行通,到后半年在想怎么拓展销售。“对我来说怎么更好接班,怎么让大家相信我有带领大家找到宝藏的能力,这是最主要的,让大家相信你有带领大家走向更好未来的能力。”他说,想明白后,他开始做线上,因为线下很多已经定型,线。”其实我们也算是做食品类超级工厂,应该是非常靠前的商家。”董凡铭对自己家的企业非常自信:“因为当时1688超级工厂找到我们的时候,问他们有什么食品方面的案例给我看看,他们有些顾左右而言他,但是相信1688超级工厂之后,我们在这方面确实也得到很好的发展。”
没回国之前,董凡铭在美国年薪也不错,因为公司上市,工资差不多五六十万美金,就觉得为什么天天耗在这里做这样的事情。“直到过了一年之后,渐渐看到之前耕耘的东西有了结果。”董凡铭举例说,比如1688在今年,以前基本是做月饼为主,1688成为月饼第一大客户,就是线本身自营的渠道成为自己第一大客户,并且在2024年也是达到整个企业销售额的新高,包括在很多地方渐渐发现,以前很多耕耘的东西终于有了结果。
第二年,他慢慢发现销售的本质还是产品,所以也是引入所有做软件的产品经理系统,产品迭代周期整套的系统,希望把产品做得更好,也是在产品方面得到比较大的成就,包括自己做的焦糖可颂蛋挞也是得到布鲁塞尔的三星奖章,相当于食品界奥斯卡的奖章。
,关于整个GPT、AI的发展非常快速,其实本身回国最大的愿景,也是希望把AI的技术和传统制造业结合,希望在制造业里面做最懂AI的人,在AI里面做最懂制造业的人,这是自己的一段心路历程。
“我们现在推出的是AI质检,还有在AI研发上有比较多的长进,AI质检来说做到一物一码,做到每一个东西都可以用AI做检测,也就是我们现在做到的,AI研发也是在配方上面可以做更多的改进,可以把产品做得更好,这是我们现在做到的,但整体来说还是不满意,速度还是比较慢,跟大环境的速度相比,作为传统工厂还是想要加速。”说到自己的专长,董凡铭彻底放开了:“因为当时OpenAI的创始人说AI有五个阶段,一是聊天机器人;二是推测,其实现在更多就是在第二阶段,DeepSeek也好,推测能力、联想能力更多在第二阶段;三是AI应用,现在我们做的事情是希望把整个仓库、财务和采购打通,变成AI应用,AI Agent的概念,把这个东西做好,这也是我们不断推进的方面,但还是需要加速的。”跟其他厂二代跟父母的经营理念有冲突不同,董凡铭的父母完全是放养。每年的董事会也是他强拉着父母一起开。“这个董事会也不是他们要求的,我觉得至少一年下来我要跟他们对一下明年的方向。”董凡铭说,讲完以后,他问爸爸,觉得怎么样,这个方向还有没有要修改的地方?“以前他会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因为他特别喜欢说教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他说没有问题了,他说你已经比我想的更周到了,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董凡铭感悟道:“有一句话我觉得说的也挺对,母亲的爱是无私的,父亲的爱是你要挣来的,我有一天终于也是挣来了父亲对我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