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15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 文/图)伴随着机器的“精雕细琢”,一艘船的模型逐渐成形,第二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今日在福州开幕,一项全国首创的实物船艇3D打印技术吸引了不少客商参观。现场,“中国科学院—宁德未来新材料联合实验室”举办了最新成果发布会,10米船体3D打印工业产线米改性原材料项目、船用部件的轻量化镁合金精密制备技术等新工艺、新材料亮相。
据了解,去年在首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国家工程塑料研究中心和福建企业宁德未来船艇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未来”)联合设立了新材料联合实验室。一年来,联合实验室聚焦聚乙烯船艇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究,在新工艺、新材料、轻量化部件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
会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工程和生态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林厚波分别发表了专题主旨演讲,专家就聚乙烯船艇领域的新工艺、新技术应用等进行前瞻性的预判。
林厚波表示,传统船艇制造行业面临着高成本、长周期、材料浪费等问题,亟须技术创新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通过引入3D打印技术,船艇制造业可以实现从设计到制造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3D打印技术可实现复杂结构的制造,为船艇设计提供更多可能性,还可快速定制出具有独特性能的船艇产品,材料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林厚波说。
3D打印技术为新材料船艇制造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宁德未来总经理杨珏告诉记者,该项目投产后,3D打印一艘10米长的实物船艇只需要一天时间。未来,该技术将助力宁德未来的游艇生产更加灵活、高效、环保,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具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新能源、新材料在渔业装备领域的应用正在日益活跃和发展当中,为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无限可能。”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会长李杰人表示,期待与更多企业和科研机构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推动绿色新技术、新产品在渔业装备领域的广泛应用。
未来,联合实验室将继续发挥技术创新平台作用,为行业注入更多创新动力,促进各方交流合作,推动新材料船艇制造技术的进步与发展。